网站首页 >> 地方科技

辽宁道纪天力百人小企业储备了40余项技术专利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7日  来源: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本报讯 记者李越报道 关于新能源、智能制造和节能减排,不足百人的辽宁道纪天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储备了40余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今年创造了1.5亿元产值,目前订单已经排到2017年底,明年产值将达2亿元。12月21日,记者走进该公司,探寻这家“小巨人”企业的成长史。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郑丹告诉记者,不间断地预判市场,进行技术储备,让企业抢占了市场先机。
  这是一家围绕“电”做文章的企业,主要进行智能电网基础设备研发,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研发制造等。“公司刚接到一笔关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订单,为北京一家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与储能系统。”郑丹告诉记者,该项目明年开春正式施工,项目产值达2000万元。
  能拿下这个项目,靠的是准确预判和提前研发投入。郑丹向记者出示了30多厘米厚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共计16本,都是围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充电站和检测系统等软件方面的技术突破。“我们早就看好了新能源电动车市场,储备好了充电桩建设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技术。”郑丹说。
  郑丹告诉记者,在辽宁,充电系统的配套设施建设一直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以往没有充电桩,消费者不敢买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市场小,充电设施不敢成规模建设,这成为羁绊行业发展的怪圈。
  “有北京等城市今天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做范本,辽宁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好,而等到市场好的时候再研发相关技术就晚了。”郑丹告诉记者,公司早早就进行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技术储备,并于2014年将充电桩建到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于2015年完成了北京小营公交场站和北京通州潞城电动出租车充电站建设。
  一边开拓外埠市场,一边继续进行技术研发,并将更多新技术付诸应用。郑丹告诉记者,此次给北京这家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与储能系统项目融入了更多智慧元素。该项目会在提供快速充电服务的同时进行设备智能管理,力求效能最大化。举例来说,储能系统会利用晚上7至10个小时的谷电时间给电池组充电蓄能,在白天利用电池组的蓄电给电动车充电,实现了削峰填谷式的用电节能降耗。同时,为保护好充电站设施的核心部件电池组,智能设备会分析采集电池的温度,在电池温度高时减少对电池充电的电压和速度,在电池余电20%至30%的时候给其充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系统还将储备设备运行时的数据,为未来新建电动汽车快充站储能系统提供相关参考。
  郑丹说,最新出台的《辽宁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实施方案》提出,我省将按照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技术,现在辽宁道纪天力已经储备完成。公司可以生产预装式充电站,可整体运送、搬迁。目前该产品已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 《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年)》,得到国内应急领域专家的认可。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ICP备2021008039号-1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号:21010502000370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