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关于积极建设驻辽国家实验室、支撑引领辽宁振兴发展的建议》(第1029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8日
- 编辑:科技厅_bgs
- 来源:省科技厅
田志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建设驻辽国家实验室、支撑引领辽宁振兴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按照国家对科技创新基地和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建设的定位,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国家实验室的使命,是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率先掌握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确保国家重要安全领域技术领先、安全、自主、可控。
我省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建设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以及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多年来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前沿关键问题研究和战略性应用基础和产业化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在辽宁建设国家实验室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总体情况
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激活创新资源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截至2016年底,我省各级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共计202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9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0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1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3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42家。
二、辽宁意向建设国家实验室情况
按照科技部建设国家实验室的遴选标准,目前辽宁省内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设的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并已提出建设意向。
(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建设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筹建的首个学科类国家实验室,目前已正式运行。实验室近年来重点在纳米金属等基础研究方面产出了一系列原创成果,引领了国际上该领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在应用研究方面发展了大型铸锻件等一批技术和工艺,满足了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急需。为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依托辽宁材料研究优势打造中国材料综合性研发高地,拟建设“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为增强科技原创能力,加速材料科技发展和我国装备制造业和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将成为独立法人研究机构,由国家多部门与辽宁省地方共建共管。实验室设理事会,作重大事项决策,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实验室下设材料科学中心开展材料及材料工艺的原理研究以及新材料探索;材料技术中心研发材料重大、共性技术;产业技术中心联合企业开展具体材料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材料学院,培养高端材料科技人才。实验室将面向各类纳米材料、钢材加工新工艺、精密铸造、耐蚀钢宽厚板及焊接、传动系统高强耐磨材料及精密加工技术等重点方向开展研究。
计划用5-10年时间,将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建成从材料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到技术推广应用及孵化的全链条全要素贯通式中国材料研发高地,并在实验室试行跨部门跨行业多元化资源整合配置的科研管理新体制,以全新方式推动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合作。通过优化机制,激活存量,发挥潜能,实验室将解决一批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军工等产业急需的材料问题,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动力。同时还将培育新材料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区域产业整体发展。
(二)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
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2006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该实验室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首个国家实验室,主要面向国家和辽宁省洁净能源产业需求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为发展可持续能源体系奠定科学基础,强化战略性应用基础和产业化研究,持续不断提供可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洁净能源核心技术,促进形成适合国情和省情的洁净、高效、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了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技术、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能源基础与战略、海洋能利用10个研究部和1个能源研究技术平台。在场地建设方面,投资近2亿元位于大连化物所星海二站园区的4万平方米能源化工楼已交付使用,投资1亿元的长兴岛催化剂中试及放大平台竣工并投入使用,实验室场地已基本落实。
三、协调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目前,国家对于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能力保障建设的顶层设计逐步明确,对科技创新基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科技基础条件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规划和系统布局,强化动态调整与有序进出。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总体部署,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将整合成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大类。按照各类基地功能定位和深化改革发展目标要求,加快现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合理归并和优化调整。
经与科技部沟通了解到,按照中央关于国家实验室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国家实验室建设由中央统筹布局,科技部只负责研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验室组建将自上而下决策方式,统筹全国优势科技资源整合组建,不再采用申报受理模式,也不再征求地方的意见和建议。基于此,我省将继续密切跟踪科技部相关工作动态,及时了解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积极谋划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充分认识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重大意义。无论围绕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还是辐射辽宁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国家实验室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把国家战略和辽宁发展需求统一到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上来,积极把握有利形势,与意向单位共同谋划,形成辽宁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基本思路。目前,在我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沈阳材料等国家实验室,发挥科学技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省政府成立了推进建设国家实验室工作协调小组,专职协调推进国家在我省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工作。同时,我省积极配合科技部起草《振兴东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争取将推动我省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写入方案中。
(二)统筹布局,完善我省科技创新基地体系
以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为契机,加强我省科技创新基地的布局规划,推进国家、部门和地方科技创新基地的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明确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目标定位和着力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国家级实验室为龙头,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企业技术中心面向企业自身技术研究发展,形成既有所区别又密切联系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体系。结合现有科研条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创新资金投入,特别是要探索建立对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经费投入的长期、持续、稳定支持的机制,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创造条件。
(三)深化合作,携手中科院共同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在中央规划建设国家实验室过程中,中国科学院一直是重要参谋单位并有望成为建设主体,我省建设国家实验室的重点意向单位多为中科院属研究所。因此,要积极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使院地合作不仅成为国家实验室建设的主要推手,还要成为指导辽宁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力量。在与中科院签署“十三五”全面合作协议基础上,切实形成加强院地交流,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合力,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建设,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
(四)建设队伍,打造基础研究到创新转化的人才梯队
依托国家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加强高水平科研人才团队建设。把人才培养融入到创新活动中,面向多学科全领域结合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需求建立多种形式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项目计划,围绕我省人才发展战略,面向高端人才团队的梯次培养,推动一批科研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力争到2020年,全省打造100个创新团队,支持1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万名青年英才,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智力保障。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建设驻辽国家实验室、支撑引领辽宁振兴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按照国家对科技创新基地和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建设的定位,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国家实验室的使命,是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率先掌握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确保国家重要安全领域技术领先、安全、自主、可控。
我省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建设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以及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多年来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前沿关键问题研究和战略性应用基础和产业化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在辽宁建设国家实验室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总体情况
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激活创新资源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截至2016年底,我省各级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共计202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9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0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1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3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42家。
二、辽宁意向建设国家实验室情况
按照科技部建设国家实验室的遴选标准,目前辽宁省内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设的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并已提出建设意向。
(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建设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筹建的首个学科类国家实验室,目前已正式运行。实验室近年来重点在纳米金属等基础研究方面产出了一系列原创成果,引领了国际上该领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在应用研究方面发展了大型铸锻件等一批技术和工艺,满足了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急需。为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依托辽宁材料研究优势打造中国材料综合性研发高地,拟建设“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为增强科技原创能力,加速材料科技发展和我国装备制造业和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将成为独立法人研究机构,由国家多部门与辽宁省地方共建共管。实验室设理事会,作重大事项决策,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实验室下设材料科学中心开展材料及材料工艺的原理研究以及新材料探索;材料技术中心研发材料重大、共性技术;产业技术中心联合企业开展具体材料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材料学院,培养高端材料科技人才。实验室将面向各类纳米材料、钢材加工新工艺、精密铸造、耐蚀钢宽厚板及焊接、传动系统高强耐磨材料及精密加工技术等重点方向开展研究。
计划用5-10年时间,将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建成从材料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到技术推广应用及孵化的全链条全要素贯通式中国材料研发高地,并在实验室试行跨部门跨行业多元化资源整合配置的科研管理新体制,以全新方式推动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合作。通过优化机制,激活存量,发挥潜能,实验室将解决一批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军工等产业急需的材料问题,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动力。同时还将培育新材料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区域产业整体发展。
(二)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
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2006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该实验室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首个国家实验室,主要面向国家和辽宁省洁净能源产业需求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为发展可持续能源体系奠定科学基础,强化战略性应用基础和产业化研究,持续不断提供可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洁净能源核心技术,促进形成适合国情和省情的洁净、高效、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了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技术、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能源基础与战略、海洋能利用10个研究部和1个能源研究技术平台。在场地建设方面,投资近2亿元位于大连化物所星海二站园区的4万平方米能源化工楼已交付使用,投资1亿元的长兴岛催化剂中试及放大平台竣工并投入使用,实验室场地已基本落实。
三、协调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目前,国家对于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能力保障建设的顶层设计逐步明确,对科技创新基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科技基础条件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规划和系统布局,强化动态调整与有序进出。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总体部署,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将整合成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大类。按照各类基地功能定位和深化改革发展目标要求,加快现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合理归并和优化调整。
经与科技部沟通了解到,按照中央关于国家实验室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国家实验室建设由中央统筹布局,科技部只负责研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验室组建将自上而下决策方式,统筹全国优势科技资源整合组建,不再采用申报受理模式,也不再征求地方的意见和建议。基于此,我省将继续密切跟踪科技部相关工作动态,及时了解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积极谋划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充分认识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重大意义。无论围绕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还是辐射辽宁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国家实验室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把国家战略和辽宁发展需求统一到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上来,积极把握有利形势,与意向单位共同谋划,形成辽宁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基本思路。目前,在我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沈阳材料等国家实验室,发挥科学技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省政府成立了推进建设国家实验室工作协调小组,专职协调推进国家在我省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工作。同时,我省积极配合科技部起草《振兴东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争取将推动我省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写入方案中。
(二)统筹布局,完善我省科技创新基地体系
以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为契机,加强我省科技创新基地的布局规划,推进国家、部门和地方科技创新基地的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明确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目标定位和着力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国家级实验室为龙头,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企业技术中心面向企业自身技术研究发展,形成既有所区别又密切联系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体系。结合现有科研条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创新资金投入,特别是要探索建立对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经费投入的长期、持续、稳定支持的机制,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创造条件。
(三)深化合作,携手中科院共同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在中央规划建设国家实验室过程中,中国科学院一直是重要参谋单位并有望成为建设主体,我省建设国家实验室的重点意向单位多为中科院属研究所。因此,要积极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使院地合作不仅成为国家实验室建设的主要推手,还要成为指导辽宁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力量。在与中科院签署“十三五”全面合作协议基础上,切实形成加强院地交流,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合力,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建设,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
(四)建设队伍,打造基础研究到创新转化的人才梯队
依托国家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加强高水平科研人才团队建设。把人才培养融入到创新活动中,面向多学科全领域结合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需求建立多种形式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项目计划,围绕我省人才发展战略,面向高端人才团队的梯次培养,推动一批科研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力争到2020年,全省打造100个创新团队,支持1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万名青年英才,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