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强科技支撑产业扶贫的提案》(第0193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3日
- 编辑:科技厅_bgs
- 来源:省科技厅
辽科提字〔2018〕90号 签发人:王大南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0054号提案的答复
刘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科技支撑产业扶贫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鼓励一线农业专家积极参与产业扶贫问题
我省现行的扶贫开发措施中,包含有实用农业技术培训项目,鼓励对在贫困村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的贫困劳动力进行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和推广。同时,我省采取“四到县”的扶贫开发政策,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切块下达到县,由县根据扶贫任务和扶贫开发工作实际自主确定项目,培训资金的占比取决于各县对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的实际需求。
二、关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转化问题
2017年9月,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工信委和省扶贫办联合下发我省《科技扶贫行动实施方案》(辽科发〔2017〕40号)。方案将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转化作为重要任务予以落实。目前,省科技厅已通过科技特派行动的深入实施,推进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转化落地。
一是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双向选择、供需匹配”的原则,征集产业发展技术需求近百项,组织科技特派团进行对接。目前,科技特派团已与康平、彰武、北票设施蔬菜,岫岩、喀左食用菌,义县、建昌果树,清原林下经济,新宾有机水稻,桓仁葡萄,阜蒙树莓,西丰鹿业,凌源蔬菜和花卉,朝阳大枣,建平肉驴等产业完成对接,实现了科技特派团在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全覆盖。科技特派团与当地贫困村、农事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帮扶对子41个,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00余户,推广应用新品种30多个、实用新技术300余项。
二是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素质偏低、承接新品种新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省科技厅以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为抓手,组织沈阳农业大学等省内9个高校院所的科研和教学力量,开设旱田、水田、花卉、果树等19个专业,重点在贫困地区选拔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进入到高校院所,接受全日制非学历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和科技特派员。近两年,已为贫困地区培养农民技术员500多人,涌现出一批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有的成立了公司或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有的成为科技种养殖示范户,引领当地农民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
三是围绕推进贫困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布局建设一批科技类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目前,已在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组建农业科技园区3个、“星创天地”10个、科普基地24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个。2017年,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重点指导本溪桓仁和阜新彰武、阜蒙新建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逐步引导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向县域集聚,带动贫困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2017年指导鞍山岫岩、抚顺新宾、阜新彰武、铁岭西丰、朝阳北票和喀左、葫芦岛建昌等地组建“星创天地”10个,为地方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了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低成本运行的农村科技创业服务环境。
三、关于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机制的问题
围绕省委、省政府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和部署,我们将重点围绕我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集聚科技资源,创新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致富步伐,帮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
一是积极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重点培育筛选适于贫困地区生产生态环境的玉米、水稻、花生、杂粮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兼顾果蔬、畜禽、水产、林木等经济效益好并具有市场开发前景的新品种培育及开发应用,为我省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品种保障。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重点围绕贫困地区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环境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等领域,开展新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实施贫困村产业精准脱贫行动,因地制宜引导有一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贫困村,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产业基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对地方特色植物资源、优良品种的商业性开发利用,力争实现村村都有扶贫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够掌握1-2项实用技术,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大力促进创新要素向贫困地区的集聚。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和推广服务机制,打造一批示范服务平台,支持院校和市场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推动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主体活动,建立科技人员包基地、包农户、包项目服务机制。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建设科技园区,示范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组建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星创天地”,建设农村创业服务平台。引导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学科技园等,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人力及产业资源,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开展对接,带动就业助推脱贫。鼓励高校院所和各类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充分利用各类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各类展会桥梁作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与贫困地区开展对接,将技术成果引入贫困地区。
三是发展壮大地方科技服务队伍。继续组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团入驻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成果转化推广,建设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示范及生产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向省级重点贫困地区倾斜,通过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通过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其在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稳定就业,从而带动当地贫困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6月7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
|
辽宁省科技厅办公室 2018年6月7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