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新平台 >>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3日  来源: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2014年,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由辽宁省科技厅、大连理工大学、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参加建设,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多元化用人模式和目标考核机制,组织构建“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的校企合作联盟,实现校企间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共建,以辽宁30余家精细化工骨干企业技术升级为目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服务。201512月,长兴岛管委会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长兴岛经济区共建平台。 

  平台围绕辽宁精细化工产业开展高功能精细化工产品、硼镁氟特色精细化工产品、精细化工清洁制备三大发展方向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力争成为综合实力和技术研发水平国内精细化工领先的创新型组织,实现校企间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共建。

  平台建立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服务体系,支撑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引领辽宁现精细化工产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集群的集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平台为非独立法人二级科研机构,依托于大连理工大学和长兴岛管委会。平台下设执行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长兴岛管委会组建平台服务公司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措施。

  一是平台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的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中心和大连长兴科创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建设,大连长兴科创服务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及合作大学和研究院所向平台提供其日常办公场地、图书信息、试验场地、基础实验设备等条件;并有计划实现校企间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共建,企业开放加工检验、产品生产等资源。

  二是探索建立人事管理“改革试验区”。建立“多元化”用人模式和目标考核机制。以用人效益为核心,“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以用为本”,凝聚一支全职、兼职与短期合作多种工作方式并存、事业编制与非事业编制多种体制人员并用的多元化用人模式。平台工作人员实行目标考核机制,可自主建立各类人员的考核办法,依据合同对相应人员进行考核和管理。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紧密围绕平台的建设目标和相关共性技术,组织构建“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的校企合作联盟,进一步凝练平台的技术方向。建立校企协议体系和管理制度,以更好地明确技术发展方向、扩大技术服务范围、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同时降低服务成本。

  四是强化科研管理模式创新。平台科研任务强调通过校企科研深度融合方式,携手攻克行业与产业难题;平台多学科交叉、规范管理和实时绩效,鼓励校企联合承担国家部委的重大科研任务,协调好成果与知识产权的校企权益归属。

  平台已于2017年119日正式开园,首批入驻12个项目均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计划在2-3年内完成中试实验,实现产业化,预计产值10亿元以上。

  平台将紧紧围绕我国在能源、新材料、健康等方面的重大需求,探索高等学校可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和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新途径,突破高端精细化品核心共性技术,研制出功能精细化学品,打破国外垄断,汇聚和培养精细化工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形成设计、开发制造交叉融合的区域精细化工学科群,成为国际知名的功能精细化学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基地,显著提升辽宁省精细化工的国际竞争力,加速精细化工企业及其产品进入国际一流的先进行列,建成国内一流的精细化工协同创新团队,成为世界知名的精细化工人才培养及高端人才聚集基地,创制812项“中国第一”的精细化工新产品,助推3-5家先进精细化工企业进入世界行业前3强,服务辽宁省精细化工重点企业50余家,提升辽宁省精细化工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带动和辐射全省精细化工产业升级,提高辽宁省精细化工率5%

平台网站:http://jxhgtech.dlut.edu.cn/

联系人:高 岩,15940859665,dr.gaoyan@dlut.edu.cn

        陈英轶,13309841918,chenyy@dlut.edu.cn

附件下载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ICP备2021008039号-1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号:21010502000370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