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产工具。辽宁高校院所众多,具备丰富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和服务能力,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简称“大仪开放共享”),不仅能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能,减少仪器重复购置、闲置,更能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加快形成新技术、新产品。为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减负增效,辽宁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中科院沈阳分院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赋能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大仪开放共享,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4月3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主要负责同志就专项活动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中科院沈阳分院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大仪开放共享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2013年,辽宁省就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了辽宁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liaoninglab.com/index),也就是“大仪网”,出台了《辽宁省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设置了专项资金。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我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数量多、种类全、分布广,总体看,仪器入网率和共享成效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存在仪器设备开放程度不够高、一些仪器设备处于半开放和未开放状态等问题。为此,辽宁将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共享水平,加强仪器设备供给。一是加大仪器设备入网力度。推动相关单位落实国家相关要求,确保使用财政资金购买的相关仪器设备按规定纳入大仪网,实现“应入尽入”。鼓励各单位以及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使用非财政资金购买的仪器设备,特别是“高精尖”仪器设备也纳入“大仪网”,做到“可入即入”。经逐项核验,目前我省已剔除僵尸设备和老旧信息,首批筛选出分析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等14个类别、5641台(套)通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还将加大力度确保全年开放共享设备达到1万台套。二是加强仪器设备动态管理。对共享仪器设备购置、验收、退出、服务和收费等全流程进行制度化规范。逐步建立仪器设备监控系统,实时获取仪器工作状态信息,实现信息实时动态更新。组织入网单位,明确每台仪器设备的联系人员,保证“大仪网”每一条信息真实、每一台设备可用、每一部电话畅通。通过数据“动起来”,把资源“用起来”,让服务“优起来”。同时加大数据一体化互联力度,推动大仪网与各部门的业务系统、重点科研单位的共享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避免多头填报、重复填报。三是提升共享单位服务水平。各开放共享单位要打破与社会的壁垒,打破院系、课题组间的壁垒,建设科研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集约化管理平台,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鼓励各单位合理配置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建立专业化、职业化技术人员队伍,并对服务水平高、服务绩效好的技术人员给予绩效奖励,充分调动一线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企业水平,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建设“一站式”智能服务平台。目前,“大仪网”已完成查询功能升级工作,针对设备“不好找”问题,我省优化查询参数、扩大模糊查询范围,让企业能够通过更少的关键字找到需要的仪器、机构和服务。同时开发了“辽仪共享”微信小程序,通过手机也能找到想要的仪器设备并进行线上预约,实现“随手测”。加大专业化服务水平。针对企业有需求但“不会找”“不知道怎么找”的问题,组织专业人员当“客服”为企业答疑解惑,建立起“导诊”服务体系。同时,加强经费支持。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压力大问题,我省将探索对企业使用科研设施和仪器服务费用进行补助,使中小企业、初创团队等创新主体能够以优惠价格使用大型科学仪器。强化部门地区协同,推动大仪共享服务工作走深走实。在加强政策支持上,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辽宁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若干措施》,加大对仪器设备开放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双向支持力度,激发各方参与共享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对接交流上,与各市、高新区共同组织大仪共享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以仪器设备使用为切入点,挖掘凝练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研发设计、技术水平提升等系统性研发方案设计,推动共享双方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加强激励评价上,落实大仪设备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每年定期开展大仪开放共享绩效评价工作,对入网单位开放共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评价考核结果优秀的给予分级分类奖励,对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入网单位公开通报,责令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