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工作 >> 农业科技

一颗致富的新品蓝莓果 ——辽宁科技特派员侧记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9日  来源:农村科技处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赶在2月初蓝莓上市的前几天,辽东学院科技特派团一行9人再次来到丹东市东港温室蓝莓基地。下了车,他们便一头钻进蓝莓大棚。顷刻间,温润的水汽便拥裹全身。首席特派员黄国辉教授立刻意识到,温室给水过频,土壤湿度过大。他马上建议果农按照约每4天10—20分钟的灌溉量小水频浇,同时注意精简施肥。

  “大专家来了,这下我心里有底了!”东港市黑沟镇大柴沟村果农于凤春家今年种了4棚温室蓝莓,每个棚占地2亩左右,大约有800盆蓝莓苗。老于掰着手指算计着:“这是黄教授推荐的L25蓝莓新品种,每盆产量能达到4—5斤,头茬预计能卖出每斤160—180元的好价格,希望今年收入再翻一番!”

  这时,其他种植户听信儿也陆续赶来,围着几位专家不停地问这问那。针对“棚内温度管理”“采摘保鲜”“运输配送”等问题,特派员们一一开出“灵验药方”。

  “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温室棚蓝莓,要多使用物理方法,或对蓝莓进行安全有效的化学药剂喷施。”“初春进行疏枝摘叶,可以增加果实的光照,提高做果品质,别舍不得,果子少了我给你补偿。”看到果农舍不得“修理”蓝莓,黄国辉一边示范剪枝技术,一边给果农吃“定心丸”。

  从2014年开始,作为辽东学院科技特派团团长,黄国辉带领团队相继开展了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等小浆果的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等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并在生产一线推广应用低需冷量常绿蓝莓的无土栽培技术。如今,蓝莓种植已经成为丹东市的支柱性特色产业,丹东的蓝莓走俏全国,产量占到全国的1/4左右,年均创造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目前,丹东蓝莓整体栽培标准和管理水平已成为全国蓝莓生产园的领军者。

  如今,丹东已成为中国蓝莓的核心产区。随着丹东蓝莓的供不应求,黄国辉团队开始加快“促进北方温室蓝莓果实成熟期提前”的课题研究。“蓝莓采摘期大多是在7月份,如果将它的成熟期改到春节前后,不仅可以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农民的经济收益也会大幅增加。”黄国辉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增产又增收。

  “这下,丹东地区的果农们可闲不着了。”特派团成员周文杰笑着对记者说,“以往在东北,春节前后是很多蔬果的‘空窗期’。现在,这些‘小金豆’马上就能优先上市抢占市场,果农们从‘猫冬’变成了‘忙冬’!”

  从良种繁育、规模种植到采摘保鲜、生产销售,小小蓝莓在丹东形成了长长的优质产业链。而这只是辽东学院助力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小浆果、有机水稻、大果榛子等多个技术团队,3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送种子、传技术,一个个兴边富民的好产业让村民们鼓了“口袋”,富了“脑袋”。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作为丹东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农业农村加快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辽东学院校长马殿荣说。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02月05日第1版

附件下载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ICP备2021008039号-1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号:21010502000370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