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研院所 >> 中直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2日  来源: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七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设有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激光研究室、化学动力学研究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部、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本草物质科学研究室、燃料电池研究部、生物能源研究部、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节能与环境研究部、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太阳能研究部、储能技术研究部、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能源研究技术平台、能源基础和战略研究部、能源材料研究部(筹)、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中心等21个研究室(部)和1个研究平台。设有催化基础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设有低碳催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设有化学激光、分离分析化学、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航天催化材料、电化学储能技术等5个中国科学院院级实验室。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DICP-SABIC先进化学品生产研究中心和中法分子筛联合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批准依托大连化物所筹建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以“能源科学与技术创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使命,加快构建“1+X+N”开放融合的创新组织体系,组建能源领域强大科技创新“集团军”,参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先试先行。2018年4月,中国科学院批准依托大连化物所启动实施“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A类先导专项,总经费16亿元,通过变革性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实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的融合发展,为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大连化物所按照中国科学院的统一部署,经过反复研讨和凝练,确定了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其中,使命定位:“贯彻‘两加快一努力’要求,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大连化物所将继续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的战略定位,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加强能源战略研究,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化石资源优化利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可再生能源等洁净能源领域,持续提供重大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成果,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率先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四个主攻方向:“双碳战略下的能源催化转化与多能融合,极紫外光源技术及其化学动力学前沿研究,以化学激光为代表的化学能高效转化,面向生命健康的分离测量技术和仪器”;八个新兴前沿方向和未来技术:“新一代高安全、高能量密度水系电化学储能技术,高温固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人工光合固氮固碳制备尿素,固态锌离子传导膜反应器中同时发电及固碳,高分辨二次电子-离子共聚焦成像质谱技术,高电压锂电池技术,典型催化反应过程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分子全景时空超分辨四维成像解析物质结构与功能”。

  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2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截至2022年底,在所工作两院院士13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大连化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具有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大连化物所具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资格审批权,现有博士生导师189人,硕士生导师214人。截至2022年底,在所研究生1664人(含联合培养560人,留学生68人),其中博士生869人,硕士生795人。已培养研究生3520名,其中博士2478名,硕士1042名。设博士后流动站2个,在站博士后316人。

  2013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励9项,中国科学院、省部级一等奖20项。张存浩院士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纳米限域催化”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3年到2022年,大连化物所发表SCI论文总数1185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5684篇,2576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Angew. Chem、JACS等顶级学术刊物上(IF>9)。出版科技专著31部。

  2013年到2022年,大连化物所累计申请专利12910件,其中国际专利(含PCT)申请1112件,累计专利授权6222件,其中国际专利授权527件。

  大连化物所主持出版英文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以及国内色谱领域核心期刊《色谱》。其中,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12.92和13.599,在SCI收录的中国化学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色谱》中信所影响因子为1.683,在其收录的40中国化学类40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三位。2022年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在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中居化学类一区,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项目资助,并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附件下载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ICP备2021008039号-1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号:21010502000370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