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通知通告 >> 媒体聚焦

【辽宁日报】数字技术赋能助力辽宁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1日  来源:辽宁日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辽宁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要求,“加快人工智能、软件、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工业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融合发展” 。以数字技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贡献辽宁力量。

  数字技术赋能是推动制造业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优化高耗能行业配置效率,减少企业产能过剩和生产损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传统制造业与高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提高制造过程的绿化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 从而降低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度,进一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制造业低碳转型,要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鼓励支持并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形成数据生产力,通过数据优化资源配置,释放要素价值,推动产业低碳化转型。我省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瞄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增汇技术需求,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工业互联网通过机器、人与网络连接,产生数据并流动,实现信息交互和数据集成,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优化发展。数字技术不但能为制造业提供基础技术支撑,也可以推动生产要素全新组合和产业间链条延伸与技术渗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传统制造业与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工业软件、物流服务及金融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跨界融合新业态,带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我省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工业互联网搭建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产业链模式,抢占绿色低碳新高地。要自主攻坚工业互联网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制造业供应链内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销售使用等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使碳足迹可视、可联、可量化、可追踪,从而打破碳足迹的信息孤岛。搭建新型“全链路”服务,依托智能化技术平台建设,对制造业内部智能化平台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链供应方、需求方、承运商及技术服务商之间的数据互通,实现全链条各环节决策智能化管理,促进研发流程从串行向并行的演进,真正形成“端-边-云-网-智”全域智能化架构。

  加强制造业低碳转型的风险管控。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过程中,借助数字技术有效控制风险,是制造业在“双碳”目标下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要厘清制造业低碳转型风险的类别与影响因素的演变规律,强化事中风险的计量与评估,并建立科学有效的事后反馈机制。要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快速调整企业到稳定状态,提高可持续运作的能力,对典型行业和代表性企业的风险控制举措及效果进行分析,构建适应不同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全链条风险管理机制,稳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将生产、运营等过程通过数字模拟“克隆”出来,对风险提前预警并提供避免风险的解决方案,可借助人工智能、软件、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工业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的融合发展,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低碳再造和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工艺深度脱碳、业务流程优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形成制造业绿色低碳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高效管控。

  以数字赋能倒逼改革、激活创新。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要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辽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应着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聚集创新资源,狠抓科技攻关,加快突破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技术,聚焦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超前部署碳中和前沿颠覆性技术,提升多能融合技术创新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引领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同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程,释放绿色低碳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和市场服务人才的创新活力,为制造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附件下载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ICP备2021008039号-1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号:21010502000370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