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通知通告 >> 媒体聚焦

【辽宁日报】“双螺旋” 舞起来!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0日  来源:辽宁日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省政协委员蔡睿:创新科技和产业互动机制     

  ■省政协委员杨璐: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省政协委员黄勇:优化产业链和创新链布局     

  ■省政协委员李先锋:探索建立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研发投入增速6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投入强度创10年来新高;15个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奖;围绕重点产业布局20个重点实验室群,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57.6%……2024年的“成绩单”中,含“新”量尤为显眼。

  持续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8个、重点研发项目260项;促进重点实验室与产业集群高效互动;选派3000名以上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常态化开展科技需求与成果转化双向“揭榜挂帅”……2025年的工作部署中,“新”意更浓。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辽宁之“新”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更好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让“双螺旋”舞起来,大家各抒己见、出谋划策。

  筑牢创新“基座”

  振兴新突破,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坚实的“基座”、科学的布局。

  蔡睿表示,去年以来,我省聚焦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坚持强供给、抓融合,供需两端相向发力,做到产业有所呼、科技有所应。比如,聚焦产业需求,优化了省科技计划体系,建立科技项目跨部门组织实施机制,围绕氢能储能、先进材料等方向启动6个科技重大专项,产出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有效扭紧科技和产业“双螺旋”,创新科技和产业互动机制,建设了20个重点实验室群,促进科技成果由“实验室”直达“生产线”。

  完善机制,精准“浇水施肥”,针对产业需求的科技创新支撑,还体现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上。

  “我们制定出台专门政策,组织了超千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入企‘一对一’服务,推动高校院所开放超万台(套)仪器设备,推动‘辽科贷’、科技支行等金融产品,都是着眼于为他们创造一切便利条件,让他们潜心搞研发和创新。”蔡睿说。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辽宁科教实力雄厚,但要适应新发展形势,仍需强化人才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黏合力。

  “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两张皮’现象较突出,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对传统教育进行革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增加学生实践培养环节,要把他们送到生产场景中去学习,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杨璐说。

  杨璐提出的问题,也是我省正着力解决的方向。目前,我省全力实施新一轮省“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20个、国内一流学科40个,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101所、新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9个。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需要持续用力。杨璐建议,要编制我省产教融合专项规划,明确研究型、应用型等各类学校各自定位、目标、发展路径;动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建立与市场联动机制,确保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以项目为载体,推动企业导师、学校导师的交流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加大实践教育的投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持续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技能辽宁行动”等,“孔雀向北飞”的人才流动特征显现。与会政协委员认为,这既表明了我们不断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取得实效,也证明高质量的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为人才提供了越来越优越的发展平台。

  做好融合文章

  厚积方能薄发。发生在辽宁创新生态上的变化,来自企业界的政协委员多有切身感受,并认为当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愈加融合,会进一步打开辽宁经济发展的增长空间。

  身为沈阳新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于提升产业链韧性、增强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在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需要围绕自己的优势资源,优化产业链和创新链布局,形成以科研机构为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实质性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

  近年来,辽宁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但如何进一步放大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引领效应,也是不少政协委员思考的问题。

  李先锋表示,目前辽宁促进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的政策引导性不够突出,部分科技创新与辽宁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脱节,民营经济对创新技术需求不够旺盛,均是长期以来困扰辽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突出问题。

  “首先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和类别,制定稳定的政府财政科技经费保障机制;其次要持续构建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全过程的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体系,支持省内高校院所及龙头企业建设各类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平台。”李先锋给出了针对性的“药方”。

  他同时强调,还有必要探索建立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把成果转化应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成果评价的重要指标,推动高校院所深度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制定政策、提高补贴或减税降费等措施,刺激民营企业的创新技术需求,鼓励其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创新。

  蔡睿透露,今年辽宁将加强工作统筹协调,着力铸链条,深化重点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高效互动,系统谋划创新平台—概念验证—中试基地等平台载体建设;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提质扩能、雏鹰瞪羚企业升规进位;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制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单列管理、先使用后付费、尽职免责机制等改革操作指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附件下载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ICP备2021008039号-1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号:21010502000370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6